“三下乡”风采展示丨“以青年之眼,观百年风云”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1-21文章来源:团委浏览:11

本期推送将向大家介绍来自人文学院的“以青年之眼,观百年风云”实践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以青年之眼,观百年风云”实践团在暑期深入河南省函谷关镇、朱阳镇共7个村,以红色文化振兴、黄色产业振兴、蓝色人才振兴为三原色,开展为期2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记忆,铸就文化之魂

实践团走进函谷关镇和朱阳镇杨家河村,跟随当地老党员王治恩同志参观学习了烟火崖、大村红军养伤洞、烈士纪念亭等12处红色遗址,认真聆听了刘永福、李月婷夫妇照料受伤红军等革命故事,激发爱国情怀。此外,实践团联合当地党支部发起了“公益相片计划”,用镜头定格陪伴老人的温馨时刻,帮助老人圆与祖国合影的爱国之梦实践团在函谷关镇初级中学举办“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主题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和讲座,参赛选手紧密结合主题讴歌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报国志。乔佳艺同学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的口号引发了在场青年们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国家责任和民族使命。本次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100人,让当地学生作为宣扬爱国主义的发声人,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刻感悟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黄色希望,引领产业兴旺

实践团结合传媒专业优势,参与杨家河村核桃售卖工作实现村民平均收益增加2000。在蒲阵沟村,实践团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村落规划观察,并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红色党建+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建议包括推广红色宣讲旅游模式、打造种植园农家乐度假项目,以及改善土路以优化交通等方案,旨在保护和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员们深入朱阳镇南河地区,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他们身体力行,在饮水点清除河道垃圾和障碍物,并向周家河、蒲阵沟等沿河村庄宣传水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筑起守护绿色旅游经济的保护墙。累计帮助了200余名村民,推动杨家河村与蒲阵沟村的多元经济发展!

蓝色启迪,点亮教育之光

实践团深入《道德经》诞生地函谷关镇,沉浸式体验《大秦烽云》展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函谷关镇初级中学美育课程设计中。成员引导同学们研读《道德经》原文,学习当地特色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豪感。此外,他们还开设形体、羽毛球、围棋等8文体课程,致力于培养接班人的全面素质。实践团通过开展普法教育、环境保护与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法治意识、环保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实践团成立了课后帮扶小组,为100余名学生提供作业辅导。通过集体讲解共性问题和个别解答个性化难题,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显著转变,从最初的不敢发言到积极提问的飞跃。实践团助力孩子们追逐梦想,帮助他们勇敢地走出大山,为他们撑起希望的蓝天。



红色记忆铸就不朽革命精神,黄色希望展现乡村振兴画卷,蓝色启迪凸显教育兴农力量。三色交融、青春实践,实践团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悔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