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天津工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天津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和《天津工业大学新时代美育工作方案》要求,持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现将2024-2025年度美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1.完善课程设置。目前学校开设和引进了总计69门公共艺术模块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多样,涉及音乐、舞蹈、美术与设计、美学鉴赏与哲学、影视、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各个领域,覆盖面较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馈良好。
2.强化美育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积极推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设立“《摄影基础》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西方文学经典导读》课程思政建设探究”“《艺术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途径探究”“《中外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及“人文通识视域下教学改革——以《创意影像》课程为例”7门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在艺术学院设立校级课程思政共建基地;开设《展示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中西服装史》3门课程思政共建课。
3.规范美育教材建设。多数课程任课教师均能结合我校特点使用固定教材。近年来学校共出版艺术类教材46本,这些教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相互穿插补充,形成了结合学校特色、适合学生特点的独特授课体系,效果良好。
4.加强美育学分管理。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自2020级开始,要求所有本科生毕业前必须修读2学分的公共艺术模块通识选修课,并将此要求写入了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将公共艺术模块通识选修课的修读要求作为落实美育教育进入培养方案的主要形式。
二、建设美育实习基地,探索竞赛育人新模式
1.依托美育相关专业打造实习基地。以学校牵头、学院负责的方式组建了一大批美育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包括6个艺术教育实践基地、35个校外艺术类实习实践基地,学校获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画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传媒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三个中心每学年共承担63个实验、21万余教学人时数以及3730对外开放人时数。
2.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美育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24年未来设计师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市级艺术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019-2024年,我校共有920个项目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9项,二等奖290项,三等奖448项。
三、融入新工科发展,推动艺工融合协同育人
1.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培养学生创新融合理念。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聚焦艺工融合、劳动育美、文化创新等理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展新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项目工作,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创新能力。如“纺织+艺术”时尚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实践项目由纺织品时尚创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表演、环境艺术设计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向艺术方面进一步拓展,达到“纺织+艺术”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视野,完成的作品达到工艺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重点打造艺工结合项目,固化育人成果。突出美育与专业融合育人理念,承办“创新融合 智慧共享”2024年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建成“工程+”传承创新与实践、“艺工交叉·智创融合”和民族服饰艺术与创新研究中心3个新工科创新成果展厅。其中“工程+”传承创新与实践展厅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元宇宙等新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相结合,建有中国古典民乐器文化与技艺体验厅及实训室、MR虚拟现实乐器体验厅和结绳实践与创意设计工作坊;“艺工交叉·智创融合”展厅凝练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挖掘、中国神话重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活化等研究和创作方向,作品展现出独特的中国地域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让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民族服饰艺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展厅汇聚中国自古就有的丰富纺织文化,展示具有纺织服装非遗特色的最新教学成果和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先进的数字媒体互动技术,为师生充分挖掘纺织非遗文化和经济价值提供了全面深入和广泛的信息平台。
四、打造美育特色品牌,拓展育人平台
1. 广泛开展艺术活动,践行美育浸润。学校坚持面向人人的美育工作理念,校团委持续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活动,年度组织开展活动180余场,参与师生约3万人次。注重发挥学生艺术团在艺术教育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学生艺术团体参加天津市美育实践课堂,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在天津市及全校各类美育活动中展示了天工青年之美,展现了公共艺术教育成果。举办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日,创新联动校地资源,联手南开区、西青区、古文化街、津武镇等多家单位,30余个校内外非遗项目齐亮相校园,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何以中国”。各学院深耕自主美育品牌,自主开展文化艺术活动143场,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2.发挥博雅书院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重要作用。博雅书院以“博雅慧行”之育,涵养师生“真善美实”的气质,基于对传统文化“双创”目标的落实,开展“感恩•手创”教育活动,共计20余项30多场。开展“名师相约”的线上讲座活动,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科学探索、哲学、语言文学、诗词、音乐等领域。举办“京津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美育实践路径”学术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美育教育耦合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作用,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
五、设施保障
学校拥有一流的艺术场馆设施,包括标准化礼堂、音乐排演厅、形体舞蹈室、合唱排演厅室等在内的26个美育场馆,分布在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以及校团委、学生处、工程教学实训中心、场馆中心等部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满足了各类艺术活动的需求。
天津工业大学美育工作领导小组
2025年10月22日